陈禹,1983年9月出生,中共党员,2009年1月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,本科学历(函授)。现任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教务处副处长、机电系主任。
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,桐庐高级职业学校,担任数控专业教师;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,浙江大学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,担任数控专业教师;2008年2月至今,杭州轻工技师学院,担任教务处副处长、机电系主任。
陈禹始终坚守工匠精神,专注做事。在长达19年的技师之旅中,陈禹不仅成就了自己,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。
迎难而上,开创发展新局
有一件事他记了很久,这件事也影响了他很久。陈禹第一次参加杭州市工会组织的蛙泳100米比赛时,尽管刚开始他是领先的选手,但最后还是没有排进前八。第二年再次参加的时候,刚游出25米,就有3、4个人游在他前面,对手实力强劲,而去年的结果历历在目,此时有无数放弃的念头,但是他转念一想,为什么不放手一搏,拼劲全力试一把呢?他用最快的速度往前冲,最终获得了第八名。这件事让他深受触动,他觉得面对困难拼尽全力,永不放弃是最重要的。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,他秉持“面对困难,拼尽全力”这一做事原则,让他在教师的岗位上取得卓越的成就。
在担任桐庐高级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师时,陈禹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,而知识和技术获取的途径很困难。他一直坚信“知识获取最好最快的途径就是听教授上课”。于是,他选择来到浙江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接受继续教育。3年的继续教育学习,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,还拓展了他的专业视野,也为他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专注做事,展现工匠魅力
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,但陈禹却赋予了他更深的内涵。他认为工匠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,坚定、踏实、精益求精。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,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。”
陈禹将工匠精神的核心—“敬业、精益、专注和创新”,深刻地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。他对待每一个零件、每一道工序都如同对待艺术品一般,展现出超乎寻常甚至近乎苛刻的追求。他认为,“巨匠就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”。他积极投身于师生创新创业大赛、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大赛、数控车项目比赛等各种竞赛,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,攻克各种难题。此外,他还在多本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。他说道,“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。”
陈禹的创新精神体现在他对待每一个技术难题的认真钻研,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方法和解决方案。他创办了数控车工工作室,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参与企业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,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和22项实用新型专利。他以工作室为平台,把创新作为核心,强化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合作,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。正是这种工匠精神,让陈禹在数控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他两次获得省技能竞赛数控车工项目一等奖,并多次获得浙江省技能手、浙江工匠、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。
潜心做良师,匠心育匠才
他是陈禹车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,也是许多学生的老师。作为技师育人19年,陈禹坚持“服务学生、服务教学、服务生产”原则,以提升高技能人才整体素质和操作技能为核心,以“传帮带”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高技能人才骨干。他从立德树人、技能竞赛、技能传承、技术攻关和推广等多方面教育学生,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学生,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他深知,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,更是点燃学生内心对技术的热爱和追求。
在陈禹的指导下,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机器,更是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,如何在工作中追求卓越。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市数控车工比赛,有2人获省二等奖,有1人获市一等奖、3人获二等奖,3人获三等奖,学生通过努力真正让技能成就梦想,改变命运。2024年,“新质生产力”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,而高素养劳动者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,“我们正在朝着高素养劳动者的方向培养学生。”陈禹颇为自豪地介绍。
学无止境,能创美好未来
回望之前在继续教育学院的时光,他感慨颇深,表示从中汲取到了很多知识。直到今天,他仍在践行着继续教育学院“终身学习,臻于至善”的院训。现在的他,会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学习阅读,通过书籍吸收新知,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,不断提升个人技能和专业素养。除此之外,他还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新闻,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行业变化趋势,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竞争力。关于如何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他是这样回答的:“要多走出去,参观考察,多学多问。”
他强调,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和书本,而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。陈禹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,参与各种实践活动,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。他坚信,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才能真正掌握技能,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养劳动者。陈禹期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技能学习,通过精通一门技艺,来实现个人价值,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